以上海、香港、北京和广州4个大城市人均GDP以及取对数后结果为解释变量,以各城市建筑垃圾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被解释变量,进行基于线性和二次方程的回归分析计算。结果表明:除香港外,二次模型的拟合优度基本比线性模型更接近,即二次模拟的决定系数(R²)均比线性模拟的高,而人均GDP取对数后的对数模型基本未能提高其拟合优度。香港城市建筑垃圾与人均GDP二次拟合曲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(倒U型),有较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点,而上海、北京和广州城市建筑垃圾与人均GDP之间基本表现为较明显的线性上升关系,未表现出明显的EKC曲线特征(包括目前许多关于发展中国家/地区的相关研究提出的EKC曲线新特点,如N型/S型等不同的曲线类型,而不仅有他于倒U型曲线类型)。可以认为,就上海、北京和广州的建筑垃圾增长趋势来看,现阶段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段,即处于上升趋势阶段,建筑垃圾产生量与人均GDP正相关;但从理论上来考量,这种趋势不会持续,当城市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后,仍会像香港所呈现的抛物线一样,出现下降趋势。
亿彩网中国大城市建筑垃圾总量基本表现为明显增长态势。北京建筑垃圾总量明显比其他3个城市的高;上海、北京和广州3个城市呈逐渐上升趋势,年均增长率为8.32%,其中上海增长较快,而香港未体现明显变化趋势。
中国大城市建筑垃圾产生特征总体呈规律性变化。大陆三大城市(北京、香港和广州)单位GDP建筑垃圾产生量均显著下降,年均下降8.55%,其中北京单位GDP建筑垃圾产生量相对较高但下降速度最快,香港则较为稳定;广州单位人口建筑垃圾产生量呈较明显增长趋势,其他城市则较稳定;北京单位施工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整体较高但下降速度快,年均下降幅度为6.88%,上海和广州单位施工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基本维持在15 t/(100 m²)和22 t/(100 m²);提出可将单位施工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22 t/(100 m²)作为我国大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依据。
香港城市建筑垃圾增长与人均GDP之间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,有较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点,大陆城市则基本表现为线性上升的曲线,目前可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段。